​曾国藩处世名言82句

2024-03-10 00:09 来源:句享佳 点击:

曾国藩处世名言82句

曾国藩处世名言82句

1、不可轻率评讥古人。

2、为人不可过于聪明。

3、以体察人才为第一。

4、心至苦,事至盛也。

5、一身精神,具乎两目。

6、另起炉灶,重开世界。

7、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。

8、既有定识,又有定力。

9、有才干,定要表现之。

10、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。

11、知足则乐,务贪必忧。

12、凡行公事,须深谋远虑。

13、人必诚,然后业可大可久。

14、古者英雄立事,必有基业。

15、和可消人怨,忍足退灾星。

16、富贵气太重,亦非佳象耳。

17、忧时勿纵酒,怒时勿作札。

18、气为心害,养心当先制气。

19、脚踏实地,不敢一毫欺人。

20、一切皆暗暗安排,胸有成足。

21、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

22、能甘淡泊,便有几分真学问。

23、善观人者观己,善观己者观心。

24、困心横虑,正是磨练英雄之时。

25、宁可忍耐而死,不可向利而生。

26、若日日誉人,人必不重我言矣。

27、荐贤不可示德,除奸不可**。

28、凡办大事,半由人力,半由天事。

29、贱不谋贵,外不谋内,疏不谋亲。

30、人宜减者决减之,钱宜省者决省之。

31、以能立能达为体,以不怨不尤为用。

32、古之成大事者,多自克勤小物而来。

33、守笃实,戒机巧,守强毅,戒刚愎。

34、惟正己可以化人,惟尽己可以服人。

35、能庇人便是大人,受人庇便是小人。

36、艰苦则筋骨渐强,娇养则精力愈弱。

37、银钱则量力资助,办事则竭力经营。

38、须有宁拙毋巧之意,而后可以持久。

39、一身能勤能敬,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。

40、忠信廉洁,立身之本,非钓名之具也。

41、遇棘手之际,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。

42、傲人不如者必浅人,疑人不肖者必小人。

43、好便宜不可与共财,狐疑者不可与共事。

44、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。

45、处事速不如思,便不如当,用意不如平心。

46、带兵之道,用恩莫如用仁,用威莫如用礼。

47、世不若不求利,即无害。若不求福,即无祸。

48、事涉刻薄者,即所持甚正,亦不可自我开端。

49、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,而可大可久者也。

50、好胜人者,必无胜人处,能胜人,自不居胜。

51、未有根本不正,而枝叶发生,能自畅茂者也。

52、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愚而多财,则益其过。

53、食能止饥,饮能止渴,畏能止祸,足能止贪。

54、不好名者,斯不好利。好名者,好利之尤者也。

55、只是一个见小,便使百事不成,亦致百行尽堕。

56、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。不深思而得者,其得易失。

57、为善最乐,是不求人知。为恶最苦,是惟恐人知。

58、受挫受辱之时,务须咬牙励志,蓄其气而长其智。

59、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,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。

60、闻过而不改,谓之丧心。思过而不改,谓之失体。

61、眉宇间大有清气,志趣亦不庸鄙,将来或终有成就。

62、务须咬牙厉志,蓄其气而长其志,切不可恭然自馁也。

63、人之气质,由于天生,本难改变,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。

64、凡天下事,虑之贵,详行之贵,力谋之贵,众断之贵独。

65、既不俗为小人,即不勉为君子。欲又不能,志不立故也。

66、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独利则败,众谋则泄。

67、贵视其所举,富视其所兴,贫视其所不取,穷视其所不为。

68、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,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。何也?见善不明耳。

69、定静安虑得,此五字时时有,事事有。离了此五字,便是孟浪做。

70、人该省事,不该怕事。人该脱俗,不可矫俗。不该顺时,不可趋时。

71、薄福者必刻薄,刻薄则福益薄矣。厚福者必宽厚,宽厚则福亦厚矣。

72、久视则熟字不识,注视则静物若动,乃知蓄疑者乱真,过思者迷正应。

73、可以验我之思;震撼折衡,可以验我之力;含垢忍辱,可以验我之操。

74、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

75、端庄厚重是贵相,谦卑含容是贵相;事有归著是富相,心存济物是富相。

76、打仗不慌不忙,先求稳当,次求变化;办事无声无臭,既要精当,又要简捷。

77、事莫待来时忍,欲莫待动时防。即来思隐,即动思防,如火炽水溢,障之甚难。

78、优娼辈好嗤笑人,而敢为无礼,此自不贱本色。其趋奉不足喜,怠慢不足怒也。

79、清则易柔,惟志趣高坚,则可变柔为刚;清则易刻,惟襟怀闲远,则可化刻为厚。

80、立身之道,内刚外柔;肥家之道,上逊下顺。不和不可以接物,不严不可以驭下。

81、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,我不可犯其锋,亦不可与之狎,敬而远之,全身全名之道也。

82、凡家道所以持久者,不恃一时之官爵,而恃长远之家规,不恃一二人之骤发,而恃大众之维持。